##夏季补贴计划
“哎,老王,你听说没?今年咱们的养老金又要调整了!”
“咋调啊?别是越调越少吧,我还指望着这点钱给孙子买新书包呢!”
——在青海西宁的早市上,两位刚买完菜的大爷一边数零钱,一边讨论着最近人社厅发布的新消息。有人欢喜有人愁,这份看似普通的养老金调整方案背后,到底藏着哪些门道?
【定额上涨缩水,39元你怎么看?】
先来看看最直观的一项:定额上涨。今年每位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每月统一多拿39块钱。表面上看,这可是实打实的钱袋子鼓了一点儿。但细心的人会发现,比去年少了2块钱——2024年还是41元呢。
根据《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大关,其中青海省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高达16.8%。对于许多靠退休金过日子的老人来说,“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早就是常态。这区区2块钱,看似不多,可对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也许正好能再添个鸡蛋。
【双挂钩“双兜底”,工龄贬值谁来埋单?】
接下来就得聊聊让不少人皱眉头的“挂钩调整”。今年实行“双挂钩、双兜底”:既和工龄有关,也和基础养老金金额相关。
先说工龄这一档。15年以下,保底涨12.9元;超过15年的部分,每一年只加0.86元。而去年的标准分别是22.5元和1.5元,今年一下降了将近一半。“我干了一辈子活,到头来‘资历’越来越不值钱?”有些老师傅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儿。
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指出,全国范围内类似“工龄价值下滑”的现象逐渐普遍。一方面,是为了缩小不同群体之间差距,让短工龄、低工资者也能感受到政策温度;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工作三四十年的老职工来说,这波操作确实让他们有些失落。“以前拼命干,多拿点理所应当,现在倒像‘劣币驱逐良币’。”这样的声音,在社区活动室时常能听到。
再来看与基础养老金金额挂钩那部分。今年按0.51%计算,还设立11块钱保底,而去年可是19块起步、比例也有0.9%。算笔账,如果你现在每月领5000块,那光这项就只能涨26元,比去年足足少了13大洋。国家统计局核准数据显示,目前西北地区平均企业退休金水平徘徊在3200-3500之间,高收入群体受影响更明显,但整体增幅依然跑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高龄倾斜缩水,“长寿红利”还能吃多久?】
高寿老人本该享受更多照顾,可今年连这方面都紧衣缩食起来。70-74岁的,加15;75-79岁的,加35;80岁以上,加55。而往年分别是20、40、60,全线下降5个点。“活得久反而没啥盼头?”李奶奶开玩笑地自嘲道,“难怪邻居都说,以后别指望靠年龄吃红利。”
但话又说回来,根据民政部白皮书披露,截至2024年底,全国百岁老人数量首次突破10万大关,高寿人群基数变大,不可能无限制地加码,否则财政压力山大。这种微降,其实也是一种平衡术,只不过滋味如何,就见仁见智了。
【艰苦边远地区补贴减少,雪中送炭还是杯水车薪?】
五档艰苦地区,今年分别只比原来各自减少2块,从二类到六类最高不过10块。有基层干部吐槽:“咱们这些天寒地冻地方的人,本以为可以沾点光,现在看来只是勉强凑合。”
数据不会骗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农村养老保障覆盖率达到96%,但西部偏远山区实际领取待遇水平仅为东部沿海城市的一半
常盈配资-股票配资系统-配资论坛线上-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