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进了济南,王耀武那边气氛,怎么说,尴尬。罗幸理站在一边,面无表情。杜聿明沙盘前站着,身板直直的,开口就是自己在东北怎么样,战功怎么辉煌,战略说得头头是道,气氛像极了个开班会的老师,底下几个校长、参谋长都一言不发,看他怎么讲。济南这摊事,脑里反复出溜儿,谁都清楚能不能守住,其实跟增不增兵,并不是单靠表面看,真能解决。
吴化文的名字出来,嗡地就让空气紧了一圈。刘峙、杜聿明都觉得不踏实,王耀武却死活觉得,这人没问题,说吴化文当年是汪伪,一堆污点,解放军肯定不买账,也不敢倒戈,这才千方百计往他身上贴,极尽封赏、信任。外头看挺荒唐,实际上那时候的人,能依赖的就那么几个,哪敢随意撤换、提防。王耀武自己心里没底,揪着点旧账转圈,也想着碰碰运气。
说济南的工事,郭汝瑰、杜聿明都说好。王耀武和罗幸理却不买账。阵地拉得太大,防区百里一线,村村成堡,逢地设防,名头叫纵深,其实东一块、西一块,线拉得细,哪里都是个口子。兵力到底怎么分,都觉得像小孩穿大人衣服,不合身,脱不脱、剪不剪,一样尴尬。敌人一动手,全是漏,断块分割,说拖十天就是谢天谢地。
王耀武态度更摇摆,一天三变,今守明撤,兵力也是今天东明天西,说修飞机场,也说守外围,刚下决心修城墙,第二天又说集中主力进城防。方案天天改,内部反而越来越乱。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来,参谋长罗幸理估摸,蒋介石要不增兵,济南十天都悬。
杜聿明这时候飞来了,看那劲头,根本不像真要下场,表面风风光光,实际一句“让济南当鱼饵”,等解放军咬钩,他们再反围一把。豪情壮志传一圈,其实无非想把这里当一个突破口,当一份战略布置的筹码。嘴上都说十几万机动大军在手,只要共军攻城,就一定能包围、歼灭,获得最后胜利。王耀武其实明白这话有水分,只是对着杜聿明,谁也不能明说。
对话最有戏剧性。王耀武说想坚守,非得调74、100军过来,否则完成不了任务。杜聿明摆手说,不用,人多不是关键,工事为主。再调兵也没用,济南就这块肉,能守住就守,守不住你再加多少兵也没戏。说一句“你要挺十五天,我一定带兵来”,气势拿捏得死死的。谁都清楚,十五天,济南守不住,等不到人。
王耀武火气上来,反问一句,历次增援都给共军挡在外头,连打带堵,哪有哪次真冲到济南?不增一点兵,守出什么结果?就算真来一个军,保二十天。这还不成?到头来,人再多都没救。王耀武憋着的话,其实就是不信服。
这时候罗幸理,干脆一锤定音,光工事不成。没人守,三天五天都撑不住。罗幸理跟杜聿明顶牛,气氛立马降到冰点。杜聿明怒气冲天,说他畏战没信心,一定要向大老板告状,把人撤了。
站在现在的视角冷眼看,罗幸理其实说得有几分对头。济南守军,后勤领粮总数十一万,真能作战不到十万,这里面还有水分,打个折八万都顶天。阵地太大,火力不成,正线铺得宽,兵都分散了,火力又弱,还缺有效障碍,守与机动脱节,这样下去,一打就是分割,没法互助也没法出击,就是等着被蚕食。
杜聿明走后,王耀武头也不回,直接去南京告状,对杜要整罗幸理的事也不理,杜回徐州,沉下去不再管济南这个烫手山芋,谁都心思各异。徐州“剿总”和济南指挥所两个摊子,表面上同气连枝,实际互相推诿成风,联系松松垮垮,到关键处靠不住。
这些细节,还原出来,只觉讽刺。战场之外,明争暗斗,战略战术好听,实打实缺共识。工事、兵力、机动,哪个能解决问题?真到了关键时刻,全指望别人抬轿子,自己不肯出力。杜聿明一句话清清楚楚,再多部队也守不住。不增兵,工事强,守不住;增兵,没配合,守更不住。说穿了,是体制、思路、信念一层层出问题,才有今天局面。
天马行空的方案,气氛里听着都是泡沫。指挥层各有算盘,步调乱了,兵力再多也怕死棋。济南这样的大城,在风雨欲来前夜,没有齐心,工事再厚,无补于事。王耀武、杜聿明、罗幸理,这一场冲突,暴露的不是情绪,而是结构性崩溃。到头来,指令发一层,埋怨回一层,兵力流动,疑心更重。局面未开,其实已败。
王耀武信不过杜聿明,杜聿明看不起王耀武,罗幸理又被架空,部队上下,踏实备战的少,互相较劲的多,士气哪里稳得住。再想些什么反包围、钓鱼战术,表面是机会,实际是堵漏洞。步调乱,谁接得住,这仗最后打成什么样,不用画蛇添足,写到这里已经够明显。指挥系统的一地鸡毛,每一幕,都是最后结局的前奏。
谁都想做好人,谁都不想背锅,命令下不去,意见提不出。济南粮草人心哪样,对外全是“挺住”,对内一摊烂账。结果大致已定,杜聿明那句话,画个句号:不是兵力够不够,是基本思路全破了。
战场很远,博弈很近,明白的人不多,喊口号的遍地。西边调兵,东边谈工事,人在哪,心思在哪,最后城能不能稳住,早已不是多一两个师,多少火力能补上的。兵力堆到天上,没有体系,没有信任,没有共识,只能一盘散沙。真要到了最后阶段,守也守不住,攻也攻不破,形同虚设。
里面的尴尬,外头的悔意,统统写在当年的史料里,每个人形象鲜活,底牌又都翻开。外国人看不懂,自己人心知肚明。五十七年后再回望,杜聿明那句话,还真是点到死穴,兵力不是万能药方,信心、结构才是胜败分界线。这不是一句兵力多少能解释的事,是整个体制的终极尴尬。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常盈配资-股票配资系统-配资论坛线上-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