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持续超过一周的伊朗以色列冲突出现转折点。
以色列国防军防空系统在承受伊朗连续14波导弹袭击后逼近极限,特拉维夫街头警报声不断,居民防空洞的储备物资逐渐耗尽。
总理内塔尼亚胡19日发表全国讲话,称“军事目标已提前完成”,试图为这场代价高昂的冲突寻找退路。
这位以强硬著称的总理,罕见地用“重新评估战略”代替惯用的“坚决摧毁敌人”,透露出局势失控的征兆。
这种逆转在中东国家的行动中早有端倪。
19日当天,约旦军方在阿兹拉克地区击落一架伊朗无人机,造成当地两名居民受伤。
叙利亚新国防军在德拉省北部击落无人机残骸的现场照片被上传网络,伊拉克库尔德武装则在埃尔比勒南部拦截了伊朗阿拉什-2自杀式无人机。
三国声明惊人一致:伊朗无人机侵犯了本国领空。
但人们很快注意到这些国家对以色列截然不同的态度——过去两年以色列空军频繁越境行动,执行轰炸伊朗目标的4000公里往返航线时,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雷达始终保持静默。
当以色列KC-707加油机在伊拉克领空为F-35I战机补充燃料时,当地防空部队声称是“雷达故障”。
叙利亚防空系统面对以色列F-16I编队越境突袭时集体“技术性失灵”。
美国国防部解密文件显示,2023至2024年以色列累计完成617次空中加油任务,均发生在三国空域。
这种默许与19日的积极拦截形成鲜明对比,就像约旦居民在防空洞里说的:“我们击落伊朗无人机只用三分钟,以色列战机停留三小时从没人管。”
中东国家的选择源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压力。
1967年六天战争的阴影仍未消散,阿拉伯国家军队在72小时内溃败的记忆如同基因般延续。
埃及情报官员私下承认:“以色列能在一小时内摧毁我们的防空系统,他们掌握整个中东的制空权。
”这种恐惧解释了三国防空系统对伊朗无人机的全力拦截——这是相对安全的展示主权方式,既不会触怒以色列,又能对国内民众交代。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6月16日。
埃及、约旦领衔的21个中东国家发布联合声明,严厉谴责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
但三天后,这些国家开始拦截伊朗无人机。
沙特军事分析师指出:“各国清楚以色列能直接威胁政权存续,伊朗的报复更多是象征性的。
”这种计算促成中东版“双重标准”:对以色列日常越境视而不见,对伊朗反击行动严格防范,既维持反以立场,又避免引火烧身。
美国的战略收缩加速了这种混乱。
自奥巴马时代起的美军中东撤出计划在2025年基本完成,第七舰队90%力量部署在亚太地区。
以色列抓住权力真空期,两年内实施27次针对伊朗的跨境打击,清除的核科学家和高级军官超过20人。
巴格达大学教授哈米德指出:“没有美国航母坐镇波斯湾,阿拉伯国家只能默认以色列的军事特权。
他们既希望伊朗制衡以色列,又害怕卷入战争。
内塔尼亚胡的停战宣言暗藏危机。
19日讲话前,以色列军方已秘密撤回戈兰高地30%的驻军,铁穹系统拦截率从92%跌至61%。
特拉维夫股票交易所当日蒸发43亿美元市值,能源部长被迫启动备用发电设施。
民众质疑声浪集中在“提前完成目标”的真实性,前国防部长甘茨公开质问:“我们付出三百条生命击毁的伊朗离心机,是否值得用国家防空体系崩溃来交换?”
这场冲突暴露了中东秩序的根本裂痕。
当约旦士兵擦拭击落无人机的导弹发射架时,头顶正掠过以色列空中加油机的尾迹。
叙利亚新国防军的雷达屏幕里,伊朗无人机信号被重点标注,以色列战机光点却始终透明。
伊拉克库尔德人的防空警报仅在特定频率响起,他们的选择代表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困境——反以是政治正确,生存是现实法则,而华盛顿的沉默让这道选择题愈发残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常盈配资-股票配资系统-配资论坛线上-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